为了延长文明宝库的生命,很多新科技被引进文物保护领域,柏知望的主攻方向就是其中之一。他在科研院一直研究数字化留存和图像智能修复技术,顺理成章地成了牵头组长。[3]
当然,这种方式只能缩短印描时长,线条和色彩纹理的张驰还需要艺术研究者和专业修复师的经验,修复背后还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待研究。
一来二去,活儿正正好又落回秦舟这帮人的头上。
宋教授笑道:“咱院里,既有美学修复经验又有社科背景的也没别人了,你这几天收拾收拾,赶紧去报道吧。”
秦舟听这课题配置,心说完了,这不铁定会碰上那谁吗?
他赶忙摆摆手:“别啊,我这都带队多少年了,给新人一点机会。”
宋教授面露不满,“你们组除了那个复旦的囡囡,哪里还有新人?”老主任说着还把自己说乐了,“她叫什么来着?孟……”
“孟玄。”秦舟提醒道。
宋教授一拍脑袋,“对!我看过她论文,灵啊。你把她带上,多个帮手。”
“……”秦舟垂头丧气,“不是,我真不能去。”
“为什么?”宋教授不理解,明明是双赢,秦舟今天怎么这么磨蹭。
秦舟没法说,成熟的社畜不会把私人原因拎到会议桌上并以此为由拒绝工作安排,于是他选择蒙混过关:“我去不合适。”
“科研院点名要的你,经验、专业严丝合缝地对上,哪里不合适?”教授愠气越来越重,“你知不知道去了以后可以接触到多少宝贵的资料、填补多少研究空白?你本事长了,还敢挑?”
话都说到这份上,秦舟不接也得接:“行行行,去,发什么火呀。”
领导这才放过他,慈眉善目地开始对接项目具体信息。
秦舟烦躁地挠挠后脑勺,随意翻两下文件,往桌上一扔,眼前立刻出现远在西边的那个人的脸。
“对不起柏老师……”好容易开完会,秦舟揣着烟盒往外走,口中念念有词,脸皱成小苦瓜,“我试过了,真的躲不过去。”
作者有话说:
柏老师:真的吗?我不信。
[1][2]接-洗-补-揭-全色是比较常见的书画修复手艺
[3]这里和后文的专业部分有参考
纪录片:《敦煌莫高窟——美的全貌》《敦煌》《国家宝藏》等
研究资料:《古代敦煌壁画的数字化保护与修复》《被低估的敦煌数字修复》及清华大学敦煌文化遗产数字化留存项目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