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辟显才到家,还没坐热椅子,就看到管家刘成飞奔而来。
“老爷,江淮衙门来信了,好几封呢!”
刘山仁迫不及待的出去接了信,边往回走边笑道:“父亲,都是您的故旧呢!”
“拿来。”
刘辟显虽然讲究养气功夫,可他那微微发颤的手却暴露了他此时的激荡心情。
刘山仁赶紧撕开信封,把信纸递给了刘辟显。
“父亲,这下王阳明最少也得灰溜溜的滚回去了吧?弄不好他还得被处分呢。”
“那些盐商也是开中为国,没有他们,我大明的边塞吃什么?王阳明小儿还不知道这背后的水有多深呢!”
“父亲,这次过后,咱们还是寻几家勋戚、王爷合伙吧,不然儿子总是担心……父亲,父亲……”
刘辟显呆呆的看着虚空,手一松,几张信纸滑落下来,飘飘荡荡的飘到了刘山仁的脚边。
“……辟显兄,事不谐矣!兄当早做打算……”
刘山仁捡起第二张信纸,仔细看去,顿时浑身冰寒。
“……刘辟显,老贼!老而不死是为贼!老贼你害苦了我……”
“……刘辟显,此次若是被你牵连,本官发誓,一定会把你给吐出来,让你千刀万剐……”
“父亲……”
刘山仁的手同样一松,失魂落魄的道:“父亲,大事不妙了!”
刘辟显的老脸发红,放在大腿上的手一直在颤抖。他颤颤巍巍的伸出手来,“快去!快……去让他们来……”
刘山仁的身体也在发颤,他只觉得大脑短路,根本就没有了平日里的机变:“父亲,让谁来?”
刘辟显用手拍打着桌子,吼道:“赵燕青和马东林,还有江淮巡按御史李德军,还有去请了雷斌来,快去……”
可等了差不多一个时辰,最后只来了赵燕青和马东林,这个时期扬州本土的盐商还不像明晚期和清朝是那样发达,主要是晋商、陕商、徽商,晋转,徽进。徽商成为两淮盐商的主流。苏北五是安徽人、赵燕青是陕西人、马东林是山西人,李德军已经被御史大夫戴珊派来的御史刘蕙押回北京了。两人都是笑嘻嘻的,以为是有好事。
看到没有雷斌,刘辟显问道:“雷知府呢?”
刘山仁呐呐的说道:“父亲,那幕僚说,雷知府去了乡下巡查春耕,今日肯定不回来了。”
刘辟显本来是满怀希望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