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章(2/2)

作者:江南      更新:2024-12-18 12:27      字数:2346
  

我还记得BlueberryHill是这座平静的中部城市中差不多最好的酒吧之一,贩售味道不错的汉堡,也卖啤酒喝jī尾酒,但跟多数教会区的酒吧一样,它十点钟就关门,跟中国人通常理解的,夜夜笙歌的酒吧不同,它更像是这个寂静城市中的公共会客厅。

“好啊。”她笑眯眯地说。

我把信用卡放在收银台上,她穿过人群向外走去。

我想喊她的名字,可我不知道她的名字,她推开超市的门,消失在外面的灰色雾气中。

我冲出那扇门,络绎不绝的人和我擦肩而过,我往前看往后看,都没有她的背影。

就这样失去了联络,简单地相遇,又那么简单地分离,看起来只是因为她走得太快了,而我被一个收银台拖住了脚步。

旁边有一张长椅,我决定坐下来等她,等她找到返回的路。

我等了很久,直到灯都黑了,人渐渐少了,他们回家吃饭了,可是她没有再出现。

我站起来,面对灰色的雾气,我想起我们有约今晚在BlueberryHill喝一杯,可我忽然发现在这个城市里,我已经找不到那家熟悉的酒吧了。

一个yīn霾的下午,我在chuáng上睁开眼睛,回忆这个清晰如老电影的梦,说不清心里的感觉。

我是二十二岁到圣路易斯的,在WashingtonUniversityinSt.Louis的“艺术和科学学院”读我的博士学位,二十七岁离开那里。整整五年半,我生活在冬季的加拿大冷气团和夏季的墨西哥湾热气团之中。

那曾是一座大城,美国第三大,号称“西进之门”。在大拓荒的年代,满载着拓荒者的汽轮船从这里出发,沿着密苏里和和密西西比河,西进,西进,西进。那是圣路易斯的huáng金时代,高速公路网和喷气式飞机还未成为美国jiāo通的主流,水量充沛的两条大河是天然的道路,随着那些新式的汽轮船,资源向着这里汇集,勇敢的汽轮船船长、魁梧的搬运工、来自欧洲的商人、火辣的酒吧女郎、烟草、油脂、长绒棉、火枪……

乔治·马丁有一部名叫《热夜之梦》的吸血鬼小说,里面描绘了当时的密西西比河畔。在那个属于圣路易斯的时代,汽轮船此起彼伏的笛声如同一支进行曲,热火朝天的码头上,男人女人的体温体味蒸腾在一起,男人的牛皮靴子闪闪发亮,女人耳边的坠饰也闪闪发亮,隐藏着长牙的吸血鬼在人群中无声地露出笑容。

真是华丽的时代。

百年之后,我到达圣路易斯,那个时代已经远去了。我站在空无一人的河边,于沙鸥起落中眺望,夕阳中孤零零的最后一条汽轮船。

生活在那里的时候,我并不喜欢圣路易斯。离开之后,我也很少怀念它。

用我一个越南学生Koi的话说,这座城市非常boring。无聊的意思。

圣路易斯没有什么高楼大厦,规模很有限的downtown在入夜之后荒无人烟,白天人流穿梭的大楼到了晚上如一块块漆黑的巨石站在夜幕里,没有一个窗口有灯光,路上没有车,车灯照出去一片荒凉,偶尔路边乞丐的牙齿反she着森然的白光。我曾经在夜里开车去过downtown那座早已废弃、却在美国历史上意义重大的火车站,黑色的钢铁建筑腾空而起,仿佛铁蛇在空中jiāo错。在夜幕里看去,他们张是来自古老文明或者另一个星球。以那个火车站为蓝本,我写了《蝴蝶风bào》的番外篇《燃烧的天国》。

多达几十个小镇和downtown连接,比如圣查尔斯,比如若科斯,这些镇子多数由一个购物中心、几个社区、几个餐馆和一条商业街组成,合起来加上downtown,我们就叫它大圣路易斯(TheGrestST。Louis)。但占地面积如此之大、如此Great的大圣路易斯却只有两百万人口,相比之下,北京天通苑那片小小的土地上就生活着近百万人。

圣路易斯是一座已经老去的城市,一望无际的山林、树木掩盖下的红砖小别墅、空旷寂寥的河景,这些都是很美的,但我都不喜欢。

我喜欢纽约,喜欢人多的地方,即便安静也要安静在人多的地方,否则会觉得不安。

我就读的哪所WashingtonUniversityinSt.Louis,华盛顿大学,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私立贵族大学,它拥有一个像霍格华兹那样的校园,出过二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。但因为规模很小,专业上也很偏科,优势集中在医学院、Olin商学院和建筑设计方面,所以在中国反而没有名字接近但是排名较弱的那家UniversityofWashington来得有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