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52 章 [晋江独发·敬献...(2/2)

作者:MM豆      更新:2024-12-10 14:29      字数:2893
  

“那位十四岁的少年解元。”

“方才便是他提醒的高维桢。”众声议论。

黄御史打量了一番他亲点的解元,颔首,很是满意,道:“你且说。”

乔时为铿铿言道:“解试若有一人不得公允,则解元之头衔名不副实,日后难免被人诟病……况且,此事未必见得只一人不得公允。学生恳请大人彻查解试,还开封府学子以公允,令解元

之头衔清清正正、名副其实。”

乔时为的话显然说进了黄御史的心坎()?(),

他眼神中更多几分赏识。黄御史道:“你可知()?(),

解元的名头得之不易?()_[(.)]???+?+??()?(),

再试一回()?(),

可不一定还是你。”

“解元诚难得,公允价更高。”乔时为应道,“学生答卷时不改本心,当下亦不改本心,卷子罢黜了可以再答,失了解元可以再考,可若是失了公允,这世道便没了秩序、乱了是非……学生以为,科考不应‘公允自在人心’,而应‘公允自在人为’,天下大事,论迹不论心。”

“你当真舍得?”

“大人说过,解试还未结束,不存在‘得’,自也没有‘舍’。”

一唱一和之下,又多了十数个学子站出来,恳求彻查解试。

解元都不怕重考,他们又有何惧?

……

当日,贡院外贴出的桂榜被撤去,整个贡院继续“锁院”,唯独主考官黄齐一人入宫面圣。

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国子监解试场的谢师宴十分完满,酒香盈袖,师生情谊深,主考官马平喆回宫复命。

……

下晌,乔时为赶在消息传回家中前,回到了家。

祖母还喊他小解元。

他暂时顾不上解释,也顾不上复盘今日之事,即便心中还有很多疑惑——譬如高维桢为何会出现在贴卷之列,庆安伯府为何一直不出现,诸如此类。

乔时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。

看黄御史的架势,是要把事闹大。这很正常,事情越大,他的功绩越大,官家越有理由处置世族。

官家与世家暗斗,平日不显山不露水,这一回,庆安伯府冒出来,等于官家得了先机。

世族的棋退了一步,官家便会吃紧一步。

乔时为打开小盒,里头摆着一张泛黄的旧纸,数年前所写的“誊卷之策”他还留着。

这一回,锅已经盖在了世族头上,是个建言献策的好时机。

……

……

这一夜亥时,本应夜阑人静时,京中马车奔波。

垂拱殿的宫人一夜未眠,烛火换了一茬又一茬,大殿两侧的茶水添了一轮又一轮。

三司六部九寺五监的紧要官员,皆被官家传唤入宫,连夜廷议。

赵子泽时任礼部侍郎,自然也在列。

黄齐当庭禀明案情后,官家先是淡淡问了一句:“王相,你如何看?”

宰相王茂然揣着两大宽袖,装糊涂道:“回陛下,三槐堂今年有不少后辈下场参试,为保公允,老臣不敢过问,遂知之甚少……”

“官居宰相,岂能知之甚少?”官家令道,“今夜便辛苦王相亲自主持廷议罢。”

官家御座上看热闹,宰相从中和稀泥,注定今夜双方咬得很凶。

世族试图大事化小,想要一事论一事,一口咬定只是庆安伯一家所为,把四十八名给回高维桢,此事便了了。

以黄齐为首的御史台并不买账,黄齐道:“看到的只有第四十八名,还有没看到的呢?抓到的只是

这一回,还有上一回,年复一年多少回呢?一个烂桃坏满筐,不翻到底,不知烂了多少。”()?()

见软让步不可行,世族连番攻讦黄齐,道:“此事归根结底,是主考官之错,主考官若是足够仔细、足够谨慎,岂会出现如此纰漏?黄御史犯了错不认错,还想拿此事邀功请赏,何其可笑……若是如此,往后奉命主考者,私底下动些手脚、出些纰漏,便个个都回朝邀功好了,谁还认真做事?”()?()

此话气得黄齐面目狰狞,他驳道:“科考有纰漏,一届复一届,指不定有多少无才无德之人混入了这廷上……何大人如此维护不法者,莫非自己就是钻空子入朝的?不想严查案情,趁此时堵住空子,何大人是想给家中六个儿子留后路吗?”()?()

正当两方吵得难舍难分,又精疲力竭之时,赵子泽从怀里掏出那张纸,找准时机上前,道:“皇上,国子监太学生愿献良策。”

?本作者mm豆提醒您最全的《自有日月照山川(科举)》尽在[],域名[(.)]???$?$??

()?()

本吵得不可开交的两方皆是一怔——今晚竟还有别的话题?

对方的步步攻讦,已叫他们应接不暇,哪里还有精力思索其他的。

皇帝打盹醒来,正要找些事做,便挥了挥手道:“呈。”

看着那张纸一步步呈到皇帝手里,却不知里头写了什么,双方默契地收了口,暂且不互咬。

官家姿势由斜躺改作正坐,很快想明白了当中玄机,颔首道:“确实是良策。”

他看了一眼殿外,东边已微微泛青。

“时辰不早了,诸位爱卿所议,朕都……都听了……大半。这样罢,庆安伯府作弊一案,由六察司接手,一查到底,不论身份高低,但有犯作者,一律刑处。”

“开封府解试、国子监解试,事关朝廷选才,不得不慎重。趁着太学献良策,朕以为十分可行,便以此策再试秋闱,以表公允……此事由礼部来办。”

“诸位爱卿可有异议?”官家问道,立马又道,“退朝罢。”

作者有话要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