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仁轨随后的表现就证明了这一点。
李清月想了想答道:“因为合适吧。”
说话的时机要合适,就像是她在告知于阿娘将有雨水成灾的时候,也选定了合适的时间。
说话的内容也得合适,同样是在说明人人各有所需,她就不能用废王立武来做为案例。
大慈恩寺的这场无遮大会,就来得恰到好处。
武媚娘显然听懂了她的这个意思,在心中又暗赞了一声。
但她沉吟片刻后又觉得,她不能放任女儿因此而骄傲,接道:“确实合适,不过……要我看的话,其实还差了几分火候。”
见女儿仰头看向自己,目光殷切,俨然在等着她继续说下去,武媚娘笑道:“在你话中,高僧所需与民众所需姑且不论,那君王所需却还未说透。”
“起码,你阿耶支持于玄奘法师,还有另外两个理由。”
“其一便是,你阿耶有意编纂《西域图志》,这份图志不止包括西域内容,还有印度、大食地界的相关讯息。”
“昔年玄奘法师归国,编成《大唐西
域记》十二卷呈递于先帝()?(),
但此书与你阿耶所要之物仍有些不同()?(),
还需整改重制。若由陛下麾下官员先给一提纲14()_[(.)]14?14_?_?14()?(),
随后填补内容()?(),
玄奘法师就是最好的助手。”
“那么,既是要拜托他自翻译经文之余抽出空当来做事,自然要先将报酬给予对方。此为其一。”
《西域图志》!
李清月目光一亮。
的确如此啊,玄奘法师沿途经由诸国,所见所闻又与寻常的丝路商人大不相同,是一笔很特殊的财富。
或许对于玄奘本人来说,参与到这等文书的编纂中,是在耽误他翻译佛经的进度,但对于李治这种有心收拢西域各国、平定边陲的帝王来说,却是时势之所需了。
所以对大慈恩寺施恩,还暗藏着一笔交易。
她连忙追问,“其二呢?”
武媚娘答道:“其二……你或许没深入了解过,那就是李唐帝王与佛教之间的拉锯极为微妙。”
“自隋朝大力发展佛教以来,民间笃信此道之人不在少数,正因为如此,武德元年高祖称帝,便有意在朱雀大街上设立无遮大会,以图得到一部分人的拥趸。”
“先帝则一度贬抑过佛教,直到玄奘归国后才放开限制。而与玄奘法师接触最多的还是陛下。”
“可纵容和借力是一回事,让其发展依然归于掌控之下又是另一回事。有些话,以你那陪读的身份是没法知道的。”
卢照邻所能知道的,是长安地界上民众之间能流通的消息。
最多就是再加上他在邓王李元裕府中所得。
可李元裕显然不是什么政治敏感的人物,这就让卢照邻所知的消息着实有限。
但李清月本,直接扬声卖乖道:“那就得阿娘给我解惑了。”
武媚娘好笑地瞧着她此刻没那么成熟的表现,开口回道:“去年的时候,你阿耶其实颁布过一条诏令,名字叫做《道僧犯罪同俗法推勘敕》,是让官员在某些罪案之中,可以不管先帝在贞观年间推行的《道僧格》,直接用世俗律法定罪。若非要再往前说的话,永徽四年的时候,还有另外一条诏令,便是令道士僧侣不能为人看诊。”
“从君王的角度来看,此举是有其必要性的。毕竟,僧侣不必履行丁役,难免吸引大量编户之人投靠,必须从中打压。可对佛教中人来说,陛下此举便是要同他们翻脸的意思了。”
“自去年诏令颁布到如今,以玄奘法师为代表的上层僧侣便屡次向你阿耶上书,请求废止那条新规,可你知道吗,他何止不想废除这条,甚至想再增设一条,就是令僧侣不得接受父母跪拜,继续肃正礼法。”
武媚娘顿了顿,继续说道:“不过既要用人,便不能一味打压,今年便算是个缓和期了。总得再将优待拉回来些,再谈往后的事情。这就是君王所需的另一重了。”
就当今年是李治和佛教之间拉锯放松的状态吧。
李清月听得有些发愣。
她
单知道佛教在唐朝有玄奘取经这一出,还在高宗武皇时期得到过长足发展,却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样多的门道。
这些东西确实如母亲所说,因其中有帝王一步步试探宗教底线又予以示好的拉锯,在方今时代,除非诏令发起之人和佛宗支柱人物,否则是无法看明白的。
而这又何尝不是君王所需的另一个部分呢。
武媚娘感慨,“阿菟你看,这就是君王制衡之道啊。?[(.)]???。?。??()?()”
所以她此前将武氏众人先踢出局外,除却把拖后腿的人给丢到眼不见为净的地方,有顺势给女儿争取利益的想法,又何尝不是看透了李治的心思,所以先将自己放在不败之地。
连人都没了,便无从谈起制衡了。
见女儿还有些恍惚,武媚娘点了点她的额头,“行啦,你今日的表现已够好了,这不是还要接着向刘仁轨学习吗?()?()”
就连她也还在成长学习之中呢,又怎么能希望女儿什么都懂呢。
她能做到这一步,让刘仁轨既未觉得有必要上报天子,又不再当成一个寻常孩童教育,一手先声夺人着实漂亮。
反倒是她的兄长李弘在此番成了个称职的挡箭牌,稍有些落在下风了。
武媚娘也说不清在听到此事的时候自己究竟是何种心情,但现如今弘儿还是被她所寄予厚望的太子,或许也只是在有些表现上过于孩子气了些,总能将其掰扯过来的。
也正如阿菟向刘仁轨所说,她应当会是确保弘儿地位的一方助力,先一步成长起来总没坏处的。
……有些屈才,也是没法子的事情。
她又朝着李清月柔声说道:“先去睡吧,时候也不早了,我倒是很想知道,在你弄出了这样一出后,刘给事中得用什么法子来教你。()?()”
大概会挺有意思的。
武媚娘也同时在心中盘算道,这样一来的话,刘仁轨和李义府的矛盾她就不能放手不管了,起码不能让阿菟还上着学,突然就把老师给丢了。
她刚想到这里,忽觉袖子又被拉了拉,拽回了注意力。
见女儿睁着一双黝黑的眼睛,眼巴巴地看过来,“我今日想同阿娘一起睡。()?()”
武媚娘失笑。
方才运筹帷幄的到底是谁啊?
“行,由着你。”
李清月一声欢呼,翻身而起。
母亲的一番鼓励,早让她在接受指导之余,重新振作起了精神。
在前去洗漱的时候她便在心中思量:不错,她眼下确实还差了火候,可那又如何?她才开始学习呢!
阿耶可以继续薅玄奘的羊毛,她就应该有样学样,把刘仁轨的本事给薅到手!
就是有个问题……老师已有五十多岁高龄了,老让人家受到惊吓其实也不太好吧。
李清月摸了摸下巴。
要不,明天往尚药局和太史局都跑一趟,看看搞中医和搞风水的都有没有什么养生妙招?
作者有话要说
现在的刘仁轨:我培养一个劝诫太子硬气一点的辅助
以后的
刘仁轨:????
1阿菟提到的李弘说不学春秋学礼记,按照时间应该在656-661年之间。
孝敬皇帝弘……显庆元年,立为皇太子,大赦改元。弘尝受《春秋左氏传》于率更令郭瑜,至楚子商臣之事,废卷而叹曰:“此事臣子所不忍闻,经籍圣人垂训,何故书此??()_[(.)]?◣?_?_??()?()”
瑜对曰:“孔子修《春秋》,义荐褒贬,故善恶必书。褒善以示代,贬恶以诫后,故使商臣之恶,显于千载。()?()”
太子曰:“非唯口不可道,故亦耳不忍闻,请改读余书。()?()”
瑜再拜贺曰:“里名胜母,曾子不入;邑号朝歌,墨子回车。殿下诚孝冥资,睿情天发,凶悖之迹,黜于视听……请停《春秋》而读《礼记》。()?()”
太子从之。(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·高宗中宗诸子)
这段稍微提前了一点。他其实挺聪明的,下一段在龙朔元年(661年)的时候,就已经可以和太子宾客一起上书编文集了。就是有点温和仁德过头的感觉。他所有的记载基本都和“仁”有关。
ps.关于佛教那个,李治真的,很懂什么叫弹性拉锯。
655年,出台的《道僧犯罪同俗法推勘敕》。
656年,举办无遮大会,后面把《道僧犯罪同俗法推勘敕》先停了,而且当时玄奘旧疾复发,需要休养。
657年,《僧尼不得受父母尊者礼拜诏》。同时因为李弘病愈修建了西明寺。
658年,李·薅羊毛·治让玄奘参与编写《西域图志》
660年,迎佛骨。
662年,试探性地出台让僧侣必须拜君王,结果被否了,最后是《令僧道致拜父母诏》
就是很典型的起落起落起落。
卢照邻的角度是看不到这个的,需要阿武补充。
这么看的话,我们阿菟的学习环境真的非常好了。
阿武这边有李治的一手消息-刘仁轨以老臣身份看朝堂-卢照邻用读书人身份看长安-宫女陪读-还有另外一条补充渠道。
只有这样环境长起来,以后才能跟其他人玩得转啊。
晚上九点见。